Index |CV/Biograph|Works|Qiuzhuang Project|Diary|Criticism|Event|Contact|Links

 

Login
Username:
Password: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52] >>
Where is art? Where is life?   | Date:2012-02-17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组织茶话会   | Date:2012-01-13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1,我们如何相互学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交流? 怎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 我们该如何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工作成果?我们如何了解彼此的工作和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其他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建议?如何能让有梦想但是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我们怎么能知道其他人最近的状态和工作方向?在这个城市里以及这个城市之外,还发生了什么?在城市文化的表皮下面涌动着什么样的力量和可能?对于未来,我们有什么样的计划?

2,2011年9月到11月,艺术家陆平原去瑞典做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驻留项目,驻留的最后,他对自己的作品是否展出产生了徘徊,最终,他展出了那些不展示的理由以及作品的模型;2011年10月,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在英国曼切斯特的亚洲三年展上策划了“未来机构”,她邀请了来自东南亚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展示了他们的“机构”。…………


访李牧:艺术的限制在哪里   | Date:2012-01-10 |   From:iamlimu.org
记者  朱永安

  “果然,北京比上海要冷多了。傍晚出了美术馆,又冷又饿,路边找了个餐馆,点了一个回锅肉,一个油麦菜,一碗米饭,填饱肚子了事。做艺术本来很简单,可是做着做着就会和名利联系起来了……”

  10月30日至11月13日,“瑞信·2011今日艺术奖”入围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从2010年起,这个由今日美术馆推出的常设奖项“每年将颁发给一位有持久的创作力、敢于挑战艺术传统定义、对视觉艺术和当代文化有创造性启发和拓展的艺术家”。陈界仁、刘韡、汪建伟(微博)、李牧等6位艺术家入围此次奖项。

回答《今日艺术。大家》的关于策展人的问题   | Date:2012-01-10 |   From:iamlimu.org
艺术家需要策展人吗?
需要。面对一个好策展人就像面对镜子,我可以更客观的看清楚自己。
 
你的个展会请策展人策划吗?
我需要真正了解我的创作的策展人来策划我的个展,和我并肩作战。

李牧   | Date:2012-01-10 |   From:iamlimu.org
李牧,1974年生于江苏,先后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工作、生活于上海。李牧从2003年开始以录像和装置作为主要创作手段,并开始参加一些重要的展览。他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体验,观看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牧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敏感与观察,他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与他的生活早已合二为一。  

李牧的作品大多关乎自己的生活,不同的是,他所展示的生活是一条不断思索之路,跟随他的思想线索就会发现貌似日常和直白的表达,透露的是这一代人的梦想、热爱、善良、踯躅与焦虑。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够发现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在李牧眼中艺术的意识作用与日常生活是不可分离的。

2006年至2008年李牧的作品多停留于对事物的“平面式”关注,在作品《倒置的照片》中,艺术家拍摄了一组演员倒挂着的、非正常形态的照片,尽管拍摄手法并不罕见,但艺术家所关注的“两种力量的交汇”已经从这时开始初见端倪。2008年的作品《长城的风》,艺术家将收集到的、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四十台长城电扇放置在美术馆,对着观众吹风。他在这些作品中都展示出对存在和消逝事物的双重关注,并又“生产”出它们的另一层意义。从录像到装置,李牧的作品保留了一贯“深刻的简洁”这一表述方式,媒介对于李牧更像是一种保留内心日记的手段,穿梭自如是因为艺术家在展示自己作品之前早已充裕了太多对世界的认知与情感。甚至,出现在艺术家眼中的任何一物都可以成为他对自我的提问方式,例如作品《行者》中推着“我”的“力量”是谁?而这“力量”又将带我去向何处?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52] >>

© iamlimu.or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