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
CV/Biograph
|
Works
|
Qiuzhuang Project
|
Diary
|
Criticism
|
Event
|
Contact
|
Links
Login
Username:
Password: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52] >>
artists in ISCP
| Date:2012-05-15 | From:
iamlimu.org
|
Admin
|
Diary
|
查看:4644
sketch and finishing
| Date:2012-05-11 | From:
iamlimu.org
|
Admin
|
Diary
|
查看:4356
7小段
| Date:2012-05-09 | From:
iamlimu.org
1,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依赖。我们依赖知识,依赖策展人,依赖评论家,依赖展览,依赖艺术基金会,依赖画廊,依赖收藏家,依赖媒体。当然我们会说:我们只是运用,不是依赖。
设想把自己放入这样的境地:没有展览的邀请,没有作品出售,没有画廊代理,没有评论家写文章推介,没有家庭的支持。那我该怎么做艺术?
2,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投机取巧的成份,当作品里有这些成份的时候,是掩藏不住的。我知道我的哪些作品是机巧的,哪些是诚恳的。我们经常把自己的机巧称为智慧,机巧和智慧之间的差别无法用语言来区别,可以用心来感知的到。
聪明在做艺术的初期阶段显的很有用,似乎用聪明可以玩转一切。可是当艺术事业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聪明成为做艺术的障碍,大多数人难以跨越这个障碍。
|
Admin
|
Diary
|
查看:4797
谈话:李牧/正杰Jay Brown/那颖禹
| Date:2012-05-09 | From:
iamlimu.org
李牧:我虽然知道这个设置在中国云南的工作室,确实对它的细节了解很少。你是怎么产生“丽江工作室”这个想法的?
正杰:我一直对中国感兴趣,因为这里有很不一样的文化,我想经验这样一个和我自己的文化不一样的文化;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大学里学过一些关于博物馆和艺术的知识,这都是理论知识,可是我想了解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艺术创造的过程,我想把我自己放进艺术创造的过程当中去。这样就可以看到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面临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总是看到艺术家做完之后的结果;我也对农村特别感兴趣,我是在城市长大的,我很想了解农村的文化和生活。
李牧:你是哪一年来中国的?
|
Admin
|
Diary
|
查看:5947
李牧访谈:没有方向也是一种状态
| Date:2012-05-02 | From:
iamlimu.org
采访时间:2011年10月29日下午 采访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东南侧德咖啡厅 采访记者:段子迎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有一件作品是《礼物》,就是匿名给一个人不断地送礼物,为什么想设定成匿名?
李牧(以下简称“李”):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是2009年,当时我没有什么展览,但是想创作,可交流的人特别少,很偶然地捡到一张名片,想做点什么。就寄个礼物吧,寄了一年,每次一件礼物一封信。我用快递寄,就知道对方收到了。我当时也想知道对方有什么反应,但我还是坚持匿名,我不希望他找过来。不知道对方是谁,长什么样子,会有想象的空间。
|
Admin
|
Criticism
|
查看:4878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52] >>
© iamlimu.or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