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CV/Biograph|Works|Qiuzhuang Project|Diary|Criticism|Event|Contact|Links

 

Login
Username:
Password: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52] >>
对话:胡昀/陆平原/李牧   | Date:2012-09-04 |   From:iamlimu.org
(今天是2012年7月26日,PDF已经发行了5期。今天,PDF的三位负责人,李牧、胡昀和陆平原,从前5期PDF碰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展开,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并进一步讨论可能存在的变化。此外,李牧刚从纽约回到中国,所以谈话也涉及了一些关于李牧在纽约的生活,以及他的收获。)

胡昀(HY):我觉得你回来之后还不是特别适应,你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变化。

李牧(LM):我今天下午去了M50,看到路边上的展览海报,还有开着门的工作室,以及正在布置的展览,我就觉得气场很不对,感到这儿乌烟瘴气,低俗趣味泛滥。这让我有一点不适,不过我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去强调这种不适感,而是要看到背后的原因,并且思考我应该怎样工作。

My Father / sound /8min / 2012   | Date:2012-08-08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我的父亲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甘肃打工,他是个木匠。当他回家的时候,我不认识他。

木工/carpentry   | Date:2012-07-28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木工》是“组织”(照俊园,陶轶,徐喆,李牧) 8月4日起在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进行的展示项目。该项目以“木”这一材料为出发点,展示“组织”成员各自对这一材料的介入与实践。

回到手工,用谦逊的态度面对材料与工具,使得 “组织” 能够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由此做出适当与清晰的价值判断及选择。


对话 李牧/王辛   | Date:2012-07-23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李牧(LM):我之前看过几篇你写的文章,都是英文的。我知道你的中文也很好,可是你却选择用英文来写。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王辛(WX):我用英文来写评论是因为整个大学里面思维和写作的训练都是用英文进行的。它不只是一个选词的问题,更是一个遣词造句和文章组织的感觉。长期用英语写作之后就会发现不太知道怎么样用中文来写这样的评论文章了。 这也跟一些专业词有关系,翻译过来很生硬,就直接用英文写了。用另外一种语言写作的时候,有种感觉你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里,因为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即使一句话意思相似,感觉和表达却不同。

在纽约的17个段落   | Date:2012-07-23 |   From:iamlimu.org
1,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就非常有创造力。

2,我把我以往的作品展示给谢德庆看后,他说:在你的作品里,我看到的更多是现实,而没有看到艺术。

3,当我问及关于什么是才华的问题时,他说:我暂且认为你是个有才华的艺术家,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就能成为很重要的艺术家,因为对我来说,坚持就是才华。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52] >>

© iamlimu.or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