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CV/Biograph|Works|Qiuzhuang Project|Diary|Criticism|Event|Contact|Links

 

Login
Username:
Password: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51] >>
《木·工》   | Date:2012-10-16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文/顾灵
《考工记》云: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

艺术之始,为工艺;博物之美,为工艺。自古工匠利其器,推其理,极思智手巧,治物以齐心。时光运转,变化不过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者。今组织四人,自成组织,自建工坊,学以识,玩以趣,声色俱闻以动。合为艺术,实作工艺,考今时之工以辩今时之思。

FUN ART 好玩的艺术   | Date:2012-09-23 |   From:iamlimu.org
《好玩的艺术》是“组织”(李牧、陶轶、徐喆和照骏园)酝酿了两年的一个图书出版计划,起因是我们感叹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向孩子介绍当代艺术的出版物几乎是一个空白。两年来,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来做这套书,却始终不能完成这个计划,除了想法不能统一之外,更多是因为其工作量很大、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而很难集中在一起完成这个项目。
今年九月,“组织”应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邀请来到广州,把《好玩的艺术》作为“开放的工作室”项目展开工作。该项目包括完成这套出版物,同时通过四次工作坊,和当地社区的孩子完成一出现场表演。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1,书
在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一些讨论,这些讨论围绕“我们到底在为谁设计这些书 ?”“我们是在做一个儿童教育项目吗?”“我们该选择那些艺术家?”等问题展开。讨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导致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方向来展开工作。最后我们决定每个人做一本书,完成后将四本书装在一个盒子里作为一个整体来出版。这样,这套书既是一个丰富的整体,又保证了每一本的独立性。

You Are Artist!   | Date:2012-09-21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蓝色的双肩包的底部破了一个洞,傍晚我去北京西路买了一个新的哥伦比亚包来替代它。这个包是张芳考上中国美院附中的时候(应该是1995年)爸爸再南京给她买的。包很大,结实而且实用,张芳用了几年后觉得它不够时尚,就逐渐冷落了这个包。
2006年,我离开苏州去上海做艺术家,这个包就跟着我了。它不时的进入我的录像作品,还跟着我去过很多地方。前年它曾经在顶部破裂,我就找人修补好了。这一次,它的底面有些风化了,很难再修补。有人问我,你怎么老是背着这个包呢?我回答说这是我的爱人读附中时背的包,我对它有感情,所以一直背着它。如今它要退休了,我真的有些难过,不舍得扔掉。


对话:胡昀/陆平原/李牧   | Date:2012-09-04 |   From:iamlimu.org
(今天是2012年7月26日,PDF已经发行了5期。今天,PDF的三位负责人,李牧、胡昀和陆平原,从前5期PDF碰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展开,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并进一步讨论可能存在的变化。此外,李牧刚从纽约回到中国,所以谈话也涉及了一些关于李牧在纽约的生活,以及他的收获。)

胡昀(HY):我觉得你回来之后还不是特别适应,你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变化。

李牧(LM):我今天下午去了M50,看到路边上的展览海报,还有开着门的工作室,以及正在布置的展览,我就觉得气场很不对,感到这儿乌烟瘴气,低俗趣味泛滥。这让我有一点不适,不过我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去强调这种不适感,而是要看到背后的原因,并且思考我应该怎样工作。

My Father / sound /8min / 2012   | Date:2012-08-08 |   From:iamlimu.org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我的父亲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甘肃打工,他是个木匠。当他回家的时候,我不认识他。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51] >>

© iamlimu.org 2011